地址:厦门市同安区洪塘镇同龙二路943号
电话:
邮箱:
射频识别系统中射频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作用距离是射频识别系统应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常情况下这种作用距离定义为射频标签与读写器之间能够可靠交换数据的距离。射频识别系统的作用距离是一项综合指标,与射频标签及读写器的配合情况密切相关。
根据射频识别系统作用距离的远近情况,射频标签天线与读写器天线之间的耦合可分为以下三类:
( 1)密耦合系统;
( 2)遥耦合系统;
( 3)远距离系统。
1、密耦合系统
密耦合系统的典型作用距离范围从 0~1cm。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将射频标签插入阅读器中或将其放置到读写器的天线的表面。密耦合系统利用的是射频标签与读写器天线无功近场区之间的电感耦合(闭合磁路)构成无接触的空间信息传输射频通道工作的。密耦合系统的工作频率一般局限在 30MHz 以下的任意频率。由于密耦合方式的电磁泄露很小、耦合获得的能量较大,因而可适合要求安全性较高,作用距离无要求的应用系统,如电子门锁等。
2、遥耦合系统
遥耦合系统的典型作用距离可以达到 1m。遥耦合系统又可细分为近耦合系统(典型作用距离为 15cm)与疏耦合系统(典型作用距离为 1m)两类。遥耦合系统利用的是射频标签与读写器天线无功近场区之间的电感耦合(闭合磁路)构成无接触的空间信息传输射频通道工作的。遥耦合系统的典型工作频率为 13.56MHz,也有一些其他频率,如 6.75MHz、 27.125MHz 等。
3、远距离系统
远距离系统的典型作用距离从 1m 到 10m,个别的系统具有更远的作用距离。所有的远距离系统均是利用射频标签与读写器天线辐射远场区之间的电磁耦合(电磁波发射与反射)构成无接触的空间信息传输射频通道工作的。
远距离系统的典型工作频率为: 915MHz、 2.45GHz、5.8GHz,此外,还有一些其他频率,如 433MHz 等。远距离系统的射频标签根据其中是否包含电池分为有无源射频标签(不含电池)和半无源射频标签(内含电池)。一般情况下,包含有电池的射频标签的作用距离较无电池的射频标签的作用距离要远一些。半无源射频标签中的电池并不是为射频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提供能量,而是只给射频标签芯片提供能量,为读写存贮数据服务。
远距离系统一般情况下均采用反射调制工作方式实现射频标签到读写器方向的数据传输。远距离系统一般具有典型的方向性,射频标签与读写器成本目前还处于较高的水平。从技术角度来说,满足以下特点的远距离系统是理想的射频识别系统:
射频标签无源;
射频标签可无线读写;
射频标签与读写器支持多标签读写;
适合应用于高速移动物体的识别(物体移动速度大于 80km/h);
远距离(读写距离大于 5m~10m);
低成本(可满足一次性使用要求);
现实的远距离系统一般均只能满足其中的几款要求
注: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千亿国际游戏官网及时修改或删除。
RFID创新部落:本公众号可为您分享RFID最新行业资讯、行业观察、新产品、新技术与新应用,并提供RFID电子标签与芯片资料查询,标签定制、索样等便捷服务,长期专注于RFID特种电子标签产品解决方案与数据采集服务。